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

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“小桃子”做成了“大产业”
作者:许华卿 郭玲来源:求是网发布时间:2020-07-23

 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

  有我可爱的故乡

  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

  桃林环抱着秀丽的村庄

  啊!故乡!生我养我的地方

  …………

  40年前,蒋大为演唱的这一曲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,将辽宁丹东河口村——这一鸭绿江上河岛村庄的桃花传颂于世。


图为辽宁省丹东市河口村景色。 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自此,河口村交上了“桃花运”,因“桃花”逐步走上“小康”之路。

  “现在应该说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村都已经脱贫了,人均年收入差不多3万4左右,因病等致贫的村民,落实扶贫帮困资金15万元,帮助43户88人发展产业彻底脱贫。”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这样给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介绍。

  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,听村干部和村民们谈起他们村的“小康”故事,每个人都是如数家珍,脸上、眼睛里、笑声中仿佛都洋溢着“汔可小康”的幸福和满足。

  如今的河口村,春赏桃花,夏游江,秋品鲜桃,冬捕鱼,俨然已经成为北国的“桃花源”。

  “小桃子”做成了“大产业”

  听乡亲们说,河口村种的桃子叫“燕红桃”,现在大桃子每斤都能卖到十多元,但20世纪80年代刚引进这种桃树时的情况并不理想,那时基本都是每家零散种植,卖几毛钱一斤。

  2005年河口村成立了燕红桃协会,2008年又成立了合作社,逐年扩大种植规模,经过十几年的发展,现已发展到2万亩,年产量4000万公斤,年产值约1.52亿元。

  “小桃子”做成了大产业。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采访的村民吉洪洲说:“我家有100多亩燕红桃树,每年售卖桃子就有几十万元的收入。”像吉洪洲这样的“燕红桃”种植户,河口村还有200多户。

  在网购、电商、直播带货的大趋势下,河口村人勇做“弄潮儿”,村里经常开展电商培训班,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朱良昊经常参加,与桃农们一起研究在网上销售燕红桃,也经常向直播带货能力强的下派书记学习经验。他说:“在这个电商为主流的时代,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要紧跟,这么好的桃子,应该让更多人吃到,希望有一天能把河口的燕红桃卖到全国每个角落。”

  目前,河口村正积极筹划建立燕红桃产业协会,积极推进燕红桃产业健康有序发展,让桃农得到最大的实惠。

  “桃花”结出旅游之果

  “2011年春天,河口村的桃花晚开了一段时间,在网上曝出后,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河口村的桃花旅游也因此快速发展。正因如此,河口村又被成为‘桃花岛’。现在,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,你来吃住包括停车都没有地方。现在,一产种燕红桃,三产发展桃花旅游是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村脱贫奔小康的主要产业。”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冉庆臣这样向记者描述河口村的奔小康之路。


辽宁省丹东市河口村——“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”。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据介绍,现在河口村景区大概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,旅游营业收入6500万元,农产品销售收入7500万元,实现利润2100万元。河口村还通过每年举办“桃花节”,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。仅2018年“五一”桃花节期间,接待游客近6万人次,旅游收入近千万元。先后获得中国十大最美乡村、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。

  河口村因“桃花”而兴,但并没有止步于“桃花”。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先后开发了鸭绿江边桃花节、辽东特色山珍采摘节、边境游船观光、朝鲜民俗村体验、长河岛异域风情、江心岛异国风光、红色景点之毛岸英学校、红色景点之河口断桥、红色景点之志愿军馆、河口特色大铁锅炖鱼等特色旅游项目,打造出“河口旅游”品牌,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鸭绿江风景名胜区的一大景点。

  由春季游、秋季游发展到四季游,“河口旅游”的发展又进一步带动了村民致富。据冉庆臣介绍,河口村现有居民850户,3100人,有大中型宾馆12家,农家乐200家,共有村民1860人从事与旅游相关产业。

  村民吉洪洲是当地的种桃大户,山间桃园占地138亩,他于2010年创建吉兴家庭农场。村里最大的酒店——老郎家酒店,从一个农家乐饭庄发展到如今的可以接待游客近千人的大酒店,每年能安排100多人就业,成为河口村发展的真实写照。名人王忠武,5年前辞去公职回到河口村,和妻子管理起自家房前屋后的二亩桃园,并经营着名为“闲舍庭院”的民宿饭庄,过起了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”的闲适生活。

  美丽的风光和接待能力水平的提升,使“世外桃源”河口村还成为了不少电影、电视剧的取景地,推动河口旅游提质升级。今天的河口村,正发挥山清水秀,绿色无污染的生态优势,以河口美丽乡村建设为基点,规划精品旅游线路,挖掘人文历史古迹,保护生态环境,建设“宜居、宜游、宜业”的生态河口。

  乡村振兴助力“小康”行稳致远

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,过上了好日子的河口村正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,向着“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”的生活迈进。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向记者介绍了河口村实施乡村振兴的做法。


河口村桃花盛开的时节。丹东市委宣传部供图

  探索“党建+”新模式助推产业发展。实施“书记抓党建项目”,打造“党员驿站”。去年,梁家小院和胡家大院这两家“党员驿站”共接待游客2000余人,仅农家乐收入就10万余元,为民族边境地区繁荣稳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。

  富起来的河口村,没有忘记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,他们结合实际贯彻中央“八项规定”,制定完善村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村规民约等,特别在严禁大操大办方面进行了明确规范,在全村树立了新风,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。

  “志愿服务”带动乡风文明。去年,驻村第一书记朱良昊和村民一同组建了河口志愿服务队,现有队员90余人,每周都会开展清扫垃圾、帮助孤寡老人等活动,志愿服务的项目越来越多,特别是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  制度促进治理效能提升。河口村严格执行村两委班子议事规则,重大事项一律由班子成员集体讨论通过,特别是涉及全村重大事项及公共项目建设,严格执行“四议一审两公开”制度,干群关系十分融洽,带动了邻里更和睦、村民更和谐,成为河口的“软实力”。

  采访最后,朱良昊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:“目前,河口村两委干部工作越来越接地气,政务环境更加风清气正,干事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,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了。”

  “陶令不知何处去,桃花源里可耕田?”

  这是毛泽东主席60多年前在《七律·登庐山》中对古人的发问,更是对后人的发问。

  看过河口村之后,我想这个发问,应该可以给出肯定的回答了——桃花源里可耕田。这盛世如您所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