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

华龙网:“水上邮递员”黄大姐

李裕锟 连肖2021-11-11来源:华龙网

  又是一年“双十一”。

  重庆大足区化龙湖上冷风飕飕,空无一人。邮递员黄晓利,背着满满一背篓的包裹来到码头,成为今天的第一位船客。

  “听说你孙女还没满月,就又来送包裹啊?”熟悉的船家迎上来热情地打招呼。

  “对哦,库区又有包裹啦!”黄晓利一手紧拽满载包裹的背篓,一手抓住船舷,麻利地弓着身子蹿进船舱。

  46岁的黄晓利,人称“黄大姐”。

  进入大足区化龙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所十年间,她只身穿梭于化龙湖上,往返库区总行程超2400公里。靠着一艘小船、一个背篓,她架起大足区唯一的“水上邮路”,成为重庆并不多见的“水上邮递员”。

  “旱鸭子”遇水,差点吓退她!

  小船划过碧绿平静的湖面,朝着包裹的目的地缓缓驶去。

  眼前的化龙水库,位于大足区宝顶山脚下。

  水库对岸的荷叶村、东岳村像是“孤岛”上的世外桃源——近1800户居民沿湖顺山势而居,村里松竹掩映、鸡犬相闻,村民生活悠闲自得。

  听到记者赞叹这里景色美,船家笑道:“美是美,就是交通不便,进出村子最快的办法,就是坐船。”

  “现在的船,可比十年前的小木船快多了。”黄晓利接过话匣子。

  黄晓利是个不会游泳的“旱鸭子”。2010年8月,她第一次前往库区投递邮件,面对的头号难题就是坐船。

  那是一艘船夫摇桨的小木船,从码头到村子里,单程就要1个多小时。

  “我就蹲坐在船舱,双手紧紧抓住船舷,晃得厉害时直接吐了。”她至今记得,自己初次登上小木船的窘迫,

  比晕船更闹心的,是村民们东边山顶一户,西边山脚一户,她人生地不熟,第一次投递包裹根本找不到地址。

  那一次,她挨家挨户打听寻找收件人,耗费整整2个小时,才投递出4封邮件。

  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养狗,狗儿还是散养,我担心被狗咬,一路上都提心吊胆。”返程上岸后,她几乎是一路小跑,“逃”回到了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所。

  10年前送包裹,她不仅晕船吐了,还找不到地址,又怕被狗咬。“说起来都有点‘丢人’。”黄晓利显得有些不好意思。

  但10年后,无论码头的船家,还是村里的乡亲们,都和黄晓利成为情谊浓浓的“老朋友”。

  村里的人,盼着她! 

  往返“水上邮路”10年间,黄晓利发现,荷叶村、东岳村在悄然发生着变化。

  村里有的年轻人在城里或镇上买房,搬出了库区;有的则远在外地务工,一年半载难得回家一趟。

  如今库区的邮件量并不多,黄晓利平均两周才来一次。但一封信、一个包裹,都寄托着远方儿女对父母的温暖牵挂。因此,村里的留守老人们,最为盼望黄晓利到来。

  “每一次打电话通知村里的老人有包裹,老人就开心得像个孩子,早早地在船靠岸的地方等我。”

  黄晓利说,村里的老人热情淳朴,常常让她感到心头热乎乎。

  “你还专门跑一趟,打个电话我赶场顺便就来拿了嘛,等船多难得等。”有一次给秦中方送邮件,老人这样“嗔怪”她。

  “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这里交通不方便,多亏了你跑来跑去帮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的忙。正好梨子熟了,我摘几个你尝一下。”话未落音,老人罗定禄便往树上攀。

  多少次送完邮件,黄晓利都会听到这样一句句暖心的话……

  除了投递邮件,她每年还要帮助村民配送20吨左右的农资。

  2013年7月,荷叶村村民阳才中订购了1吨饲料,大足区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分公司便协调邮车师傅李国强,驾驶厢式邮车和黄晓利一起将肥料送到村民家中。

  当行至一陡坡处时,因坡度极陡,载重的邮车无法翻越。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,两人只得把饲料一袋袋卸下来,靠人力扛过山坡,再继续装车前行。200米长的陡坡上,两人往返超40趟、8公里,历时1小时终于将饲料运送上坡。

  2018年5月,正值玉米种植的关键期,水库深湾的村民黎宗贤称,他购买的玉米种没有发芽。得知消息后,黄晓利急忙赶到玉米地。她用手刨开泥土,掏出几窝玉米种看了看便知道了原因:是黎宗贤将玉米种埋得太深,加上天气干燥,玉米种缺氧才没能发芽。

  黄晓利的一桩桩小事,被同事们一次次夸赞。她每次都摆摆手:“都是工作,有啥值得夸的。”

  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所的同事,离不开她!

  今年10月,黄晓利喜添孙女,她请了6天假去照顾儿媳妇。

  “她休假6天,硬生生被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喊回单位两趟。”

  大足区化龙尊龙凯时人生就是博所主任杨晔桐说,黄晓利堪称化龙片区的“活地图”,投递工作轻车熟路。她休假后,新接手的同事对一些地址不详的邮件,压根搞不定,更别提她负责的“水上邮路”。

  前段时间,“水上邮路”就有一个地址不详的信件。这封挂号信的地址为“大足县化龙乡东岳村某社”,但行政区划调整之后,“大足县”“化龙乡”“某社”这种写法早已不复存在。

  她拨打信件上的收件人联络电话,电话接通后,对方却表示,自己不是收件人,更不认识收件人。

  看着手中的挂号信,黄晓利急了,要怎么办才好?

  循着信上的地址,黄晓利多次乘船往返库区,一遍遍打听收件人的姓名,终于有村民说认识收件人。

  “这是我十多年未联系的一位老朋友,我以为再也联系不上他了,谢谢你们的认真负责……”收件人激动地握着黄晓利的手。

  记者采访她时,她的孙女还未满月。

  在库区送完包裹已是中午时分,她匆匆乘船返程,在船上还不断打电话给家里,远程指导家人,午饭时要给产妇煮热排骨汤,还要在汤里下两个荷包蛋。

  “她一边忙着照顾儿媳妇,一边忙着送包裹,这个月硬生生瘦了5斤。”杨晔桐说。

  返程路上,化龙湖上依旧凉风簌簌,岸边农家炊烟袅袅。

  黄晓利担心冷风一直吹,回家后偏头疼,她弯腰钻进小船的驾驶室“躲风”。

  但望着碧波荡漾,她的嘴角却忍不住上扬:“秋冬天湖面上冷,要穿多点,夏天你们来就凉快,那舒服惨了。”

  “准备一直干,干到退休!”湖面上,回荡着她爽朗的笑声。

  “水上邮递员”黄大姐,热爱她的工作。